手机版
 
 
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文化 -> 林人风采
大山深处的“菌王”
2014-03-19        黑龙江林业报

 

牛传明
他热爱钻研、勇于探索,他的事业与菌类相连,他去年种植的木耳菌和蘑菇菌产量稳定在6万袋,他种植的榆黄蘑和平菇足不出户就能将其销售完,他年经济收入在6万元以上,他就是远近闻名的“菌王”——王茂刚。
2010年以来,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,双鸭山林业局安邦河林场王茂刚看到种植木耳和蘑菇的商机,但由于附近没有木耳菌、榆黄磨菌及平菇菌,只能到几百公里以外的牡丹江去拉菌,由于不懂菌类技术,无法识别菌的好坏,使他菌蒙受了一些经济损失。看到这种现状,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,萌发了自己培育木耳菌和蘑菇菌的想法。
培育木耳菌和蘑菇菌是一项技术要求高的工作,特别是在整个受菌过程,要求必须完全在无杂菌的条件下进行,否则菌的质量就难以保证。场领导为了让他掌握培育技术,免费给他送来了培育菌的书籍和光碟。他又先后五次自费到长春、哈尔滨、牡丹江等地学习,回来后,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育袋装木耳菌和蘑菇菌的试验工作中去。接菌必须要有独立厂房并经过严格消毒后在无杂菌的条件下进行,没有厂房和灭菌设备,他就把自家住的小屋收拾出来做菌室,没有灭菌专业设备,他就用紫外线灯管代替。他按技术操作标准装袋接种菌种,在漫长的培育过程中,他每日每夜守在菌房控制房间的温度、灭菌、观察袋内菌丝的发展变化。在他的精心培育下,60袋优质木耳二级菌终于下架,为了证实木耳菌的可靠性,他亲自指导人员把60袋木耳二级菌种植在事先准备好的培养料袋里,到了秋末,木耳袋上浓密的木耳芽使他看到了希望,经过周密测算,他自己生产的木耳菌要比外进的菌每袋多产干耳10克左右。
他想扩大种植规模,这个想法得到了场领导的重视与支持,场领导班子帮他带了款,解决了资金的短缺问题;场领导在别的单位给他联系了价格较低的采伐剩余物,使他又新建了2个发酵大棚,解决了盖大棚的木材料问题;免费为他提供了1公顷土地,解决了他袋栽木耳摆放难的问题;免费为他安装了三相电,解决了他用电的一大难题。林场的大力支持更加坚定了他种植木耳菌的信心。
2011年,他在自家房前建起90多平方米年产30000袋的菌房,当年生产木耳菌10000袋。木耳菌一下架,就被当地住户一抢而空。第二年其它林场(所)和外地市的种植户纷纷上门订货,为了增加产菌量,他还先后安置了9名本场的下岗职工,年产木耳菌2万袋,尽管如此,木耳菌还是供不应求。为了解决供求方面矛盾,2013年,他把木耳菌产量增加到6万袋,厂房不够用他就把房前的空地都用上。
王茂刚富了,但他时刻不忘林场的下岗职工。每年春秋季正是木耳菌生产的季节,为了使职工共同致富,他就把下岗的职工都集中到菌厂从事菌类生产,这样既解决了职工就业问题,又为菌类生产创造了条件。另外,对本单位的贫困职工,他不仅提供就业岗位,还帮他们解决在种植方面存在的难题。
2011年以来,王茂刚曾两次被该局评为先进个人,两次被林场评为发展家庭经济典型自立户。现在,王茂刚又把目光投向灵芝发展市场,想在菌类发展上拓展更大的空间,为大家共同致富再闯新路。
  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 | 免责声明 | 网站地图  
   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咨询监督电话:0451-82622425 邮箱:sgzwgk@126.com
地址: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黑ICP备:05002205号